此帐号已被封,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
文章于 2017年7月14日 被检测为删除。
查看原文
被微信屏蔽
其他

【客家圈】客家婚礼花轿

2015-07-28 客家圈

客家婚礼花轿情


李伯勇/文 叶卡、李师良/图




(一)

已入大小寒,正是乡村冬令收藏、孕育生机的时节。阳历新年刚过的2012年元月7日正是农历十二月十四的“大日子”,赣南客家重镇上犹营前的上湾村,那栋古旧的二进宏宇,暖色的锁呐声飞扬。黄家婚娶拉开了序幕。古朴字画扬文气,红纸喜联着墨韵,“进士”匾凝聚着岁月祥光。文书、司厨、接待、搬八仙桌等各就其位。安放三牲的抬盒让人领略祭祀的庄严。古老宅第聚集着现代人,电灯炽亮,红火徜徉。头戴礼帽、身着长衫马褂的年轻新郎按部就班。

门前的花轿整装待发。

这一切似曾相识,这一遭已为陌生,这一道让人惊奇和感怀。

古老的花轿、现代的小轿车、喜庆的人们成了今天上湾村别致的风景。

(二)

这是座被数十年岁月尘封的真实花轿。年轻人更多地感到好奇,而上年纪的阿婆阿娘们见物感叹。她们中有谁曾经坐过花轿?至少,她们中有人见过这一山乡风景,她们想起自己做妹子坐或没坐花轿的年代,想起那个花轿像红船摇过绿色山野的时代——那个时代永远消逝了,不,仍留存在她们心灵深处。抚轿而思,花轿激起他们遥远的回想。她们以寻常的农家妇女,看到并扪触传统的复活——客家传统又回到了身边。

这一切似梦非梦,却是可触可碰的现实。

对山里乡亲来说,“传统”并不是印在书里的训词条规,而是浸透在日常生活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兄弟姐妹的律令,谆谆情感体现于每一个生活细节,体现于每一个仪式。同样的仪式呈现于集体性的渴求昔日荣光的特征。只有细心的人方能深刻地感知。

一个转身,乡亲们便浸染于传统之河。

数十年乡村生活的简单化,导致情感的简单化虚空化,今天山里人纷纷涌进城里,当古典的婚礼在乡村重现,人们又一次体验已蛰伏心灵深处的炙烫的乡村感情。

(三)

这是座真实的花轿,被有心人收藏,原以为做稳了古董,却像蓄足了劲的红燕,扑进了绿色的山乡。它重见天日不觉轮回了一个甲子。古往的时代和传统由此闪回。毕竟进入了21世纪,花轿的小巧玲珑更加突显,那也是那个年代的产物啊。那时,出嫁的女子年龄偏小,身体娇小,小小的女子就要离开双亲和熟悉的家乡,到另一个陌生的山乡,与丈夫和家人一道承受并创造生活,她要顺沿着相应的礼仪走进生活的深处。面对广袤的山野,她会觉得可以尽力驰骋,心潮激越,她不会觉得孤单。

每当生活困厄,抑或等到她儿孙绕膝,她油然记起坐轿的经历,记起轿中青春靓丽的自己,她有过娇美的仪容,有个灿亮的青春,同样有个幸福人生的开始,她由此而欣慰。

小小轿子给了一个刚涉人世的妹子以尊严和安详。

繁复的礼仪给新郎——未来的父亲以责任和自豪。

山里人的幸福只需要这么一点点,苦难即使铺天盖地,也不能把它淹没。

(四)

小娇初嫁,坐轿乘风“于归”,即便是现代的山乡,加上轿车相随,哭嫁的仪式依然花开一样展开。也许,泪眼惺松,出声的哭叫只是三几句,更绵长的大哭在心头涌荡。你就是城里打工,回到山里出嫁,见物思情,就会有惆怅的告别,告别童年——童年的乡村、童年的嬉戏、童年的真纯,告别融入体温的老屋,告别父母兄弟姐妹和众多的乡亲,告别村里的绿树和清亮的溪河。你只要在山里就会深刻感觉自己是传统之子。

当嫁日逼近,你选择了乘轿,也就继续顺沿传统。无意中你和夫婿做了表率。过往的传统于你们已然陌生,你们进出老屋就是进出传统的河流,传统于你们仍是遥远的存在,但风驰电掣地向你们靠近,跃上你们的心头,老屋默默地把你们“摆渡”。生活之路沿着老屋——传统延伸。

现代与传统集于你们一身。传统与现代并不是誓不两立。耸动的花轿成了乡村一道美景。

(五)

传统只是一种想象的存在,成了一个亲切却遥远的彼岸,但靠了隆重却细致的仪式,传统回到了心灵。你们叩谢亲友,你们把壶添酒,意味着黄家新一代的真正登场,成为黄家大家庭有机的一员。宾客中就有远道而来的城里人,这又构成了一副现代乡村图景。你们也许继续进城找生活,有可能在城里定居,这是现代生活的魅力。但是,“花轿志喜”会融入你们的血液,成为你们一生的自豪,这等于说,你们与山乡相连,与传统相连,老屋——山乡会定格这样的良辰美景,也为我们每一个人定格这样的感动和联想。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